【小眼睛】繼續搞懂12年國教

實在不懂為什麼要勞民傷財耗損折騰同一批人在短短二個月之內考二次?

十二年國教的流程是五月舉行具有鑑別國中學習程度的全國大會考,考完之後每個人就知道自己是屬於六科皆精熟的那1%、還是五科精熟的5%、然後依序是四科、三科…,最慘的就是五科皆待加強兼作文零分(有零分嗎?),寫起來好像大樂透開獎看是對中幾個號碼一樣刺激啊!

知道自己中幾星後,不是啦,是知道自己的國中學力後就可以看六月各公私立高中職釋出的免試名額提出申請。另外如果是體育、音樂、美術等特殊才能的術科考試也是在此時進行。因為小女無才,所以我就不研究特殊班。在此就祝福大家順順利利入學成功。

其它絕大多數的就要開始玩大風吹填志願序,除非你是精熟中的精熟,可以隨心所欲填你要的學校,否則那真是一場不小心就會走入命運交叉的關卡。

想想落在精熟組還好,北一、附中、中山、松山好像都是不錯的選擇。但分科被歸在中間"基礎"組的應該會很痛苦,答題率80%以上叫精熟也許有人覺得太寬鬆,30%以下叫待加強則是一點都不冤枉;但答對79%和31%都叫做基礎? 換舉一個不那麼極端的例子答對70%和50%這樣也算同一級? 辨別度也太模糊了吧 ?叫那些答題率79%的孩子怎麼會甘心?

所以不甘心的小孩也許因五月會考的成績拿到了萬芳高中的免試名額,但她其實還是想唸中正高中,所以她必須先放棄萬芳的免試入學資格再考一次七月的特色招生,萬一她還是沒能達到中正高中的入學門檻,那只能藉由七月份各校第二次釋出的免試入學名額去申請就讀。比序程序跟六月第一次的免試是一樣的,只是排名愈前面的學校就完全沒有名額釋出了。

所以程序就是:

五月會考–>六月第一次免試–>放棄免試–>七月特色招生–>七月第二次免試

我是愈寫愈不懂…核心是要打破智育迷思不要明星學校,但最終還是要靠會考成績或特色聯招來區辨分發。繞了那麼一大圈到底是為什麼?

承認吧,剛入學的小一生學習成就相差無幾,到畢業時在程度上就有可辨識的差異存在;國中三年之後差異會更趨顯著。
 
不要再矇著眼睛喊受教權要公平了,硬把蘋果和牛肉冰在一起怎麼會是公平呢?二種需要的環境根本不一樣;現在這種分類法是大家通通是蘋果,有好的、普通和待加強的;但應該是要去區分有的是蘋果有的是牛肉有的是雞蛋或青菜;這二種分類法到底哪一種是歧視?

教改要改的不是孩子,是大人是學校老師家長的心態。

孩子們的潛力無窮不是每個人都要當科學家、律師和理專;各人頭頂一片天,郭董也要有人幫他換燈泡修馬桶;智育類、技職類、藝術類分群發展,廿幾年前,高雄工專是多麼搶手,會跳舞的女孩都想進左營女中舞蹈班,三民家商的女孩是媽媽們心中能幹又懂事的好媳婦,我一直不懂好好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前途,為什麼現在會走不下去?

我想問有人從這套教育改革裡得到快樂嗎?

我一直在想老師要怎麼教一群組內差異大的高中生,那不是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熟練度的差異而已。

這樣的老師會快樂嗎? 學生會快樂嗎?

當然嘛會! 教育部三申五令不能給學生壓力,學生沒有壓力,反正大學隨便都能上,當然嘛快樂;老師不能給學生壓力那就連老師一起沒有壓力,上課就是上班就是千千萬萬個公務員中一枚,作育英才是孔夫子的事不要賴在一個區區高中老師身上,孩子想唸書就唸,不想唸別吵到人就好,沒有成績壓力的老師當然嘛快樂。

那就只剩下當家長的我不快樂囉?幹嘛不快樂? 103年起公私立高中職全部免學費! 人家都不收你錢了,你還嫌什麼?

我嫌啊! 稅還不是我繳的! 拿我的錢去補貼私立學校到底是誰提的主意? 居然還通過?

2009年7月,國教聯盟說 : 實施真正免試升高中職,才有優質教育、快樂學習及全球競爭力。

免試是技術問題,反正現在學校比學生多,總是有書唸的;學習這件事我不知道為什麼會不快樂,競爭力一直被評估會愈來愈弱;至於優質這個訴求我就很無言了,他們說不要有歧視要讓每個人都讀優質的高中。

是在歧視什麼? 跳不高跑不快只會畫蘋果的我也要去抗議別人歧視我嗎?

<還沒完, 再續>
要暫停去挖一聽到交作文就會自動昏睡不醒的牛皮崴起來寫了。我看他學習之路快樂的很啊,痛苦的是還要教他寫的我吧…

話說回來,為什麼我以前作文都是在學校的作文課寫,現在小朋友卻要帶回家寫呢?看起來老師也很快樂啊…

Facebook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水藍色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