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旅遊資訊網站上看到一句話:十個來台灣玩的,九個會跳過雲林。
但明明雲林也有獨一無二的瑰寶,而且還不只一個。
這個1290平方公里近74萬人的中部地區劃分成20個鄉鎮市,絕大多數是平原。
想想好像挺有這麼一回事兒,南投的景點多、彰化有八卦山,雲林有什麼呢?這地圖放眼望去…冬天就先別去海邊的鄉鎮,靠山因咖啡成名的古坑,我又怕春節期間會人山人海,那就往虎尾、西螺去吧。
2010年帶孩子們返鄉的暑假曾經途經虎尾的毛巾工廠玩DIY,那年造型毛巾剛流行,台灣絕大多數的毛巾都是虎尾的工廠生產的。台灣這麼小,再訪雲林居然也是一個5年後…
說起虎尾,第一個聯想是虎尾糖廠,因為是先有糖廠才有虎尾鎮。1907年設立的虎尾糖廠是全台灣唯二仍而虎尾更有「糖都」之稱,目前虎尾糖廠是唯二仍在製糖的糖廠(另一個是善化糖廠)。
今年是虎尾糖廠建廠100週年,糖廠隔壁的虎尾驛就是舊時的糖廠車站,內部改為遊客中心。
糖廠所有觀光小火車都長這樣,曾看新聞指地方政府規劃雲林高鐵站通車時要啟動觀光小火車載人,但現場看並沒有行駛。我也衷心希望不要有載人的觀光小火車。
做你自己就好了。吸引人的從來都不是你為我做的,而是因為你是你。
全台灣唯一季節限定行駛的五分小火車,多麼珍貴。
每年年底到隔年3月,有機會在虎尾看到小火車載運甘蔗、穿過鎮上。
當年糖廠所需的大量人力集合成鎮,糖廠四周規劃了各區宿舍和公園,這個就在糖廠對面的小小同心公園裡,居然有個迷你版的巴黎鐵塔。
鐵橋就在虎尾溪畔,舊有俗語「過得了西螺橋也過不了虎尾溪」,是指未開發時虎尾這裡多山賊盜匪聚集,河川也未經整治人畜通行意外多橫生。
河堤上看得到糖廠的二根煙囪,旅遊資訊說是虎尾三高之一(糖廠、自來水塔和鐘樓)
再往鎮上走,臨著鐵道的中山路圍牆規劃成文化走廊,內容和呈現出乎我意料的好,有角度介紹著屬於虎尾相關的藝文創作,是非常少數令我讚賞的公部門文宣企劃作品。我唯一有意見的是臨馬路的這堵磚牆,它應該有些什麼緣故才會以這樣的姿態存在的,但看前看後都沒找到說明。
還有這首清朝首任雲林縣令陳世烈為寫的「虎溪躍渡」,改錯字的地方未免太明顯了吧,就不能整面重漆嗎? 一定要這樣搞得像補釘嗎@@
這裡有位網友翔實記載著虎尾鐵橋的變遷,值得一看,了解我們身處的這片土地。
順著中山路往前走一會兒就是虎尾布袋戲偶館、合同廳、故事館等。
這是一個很適合徒步旅行的小鎮,繞完所有景點也不過是2公里。
但街上都是橫行亂停的車輛,騎樓也都被小攤、雜物、機車佔滿,人連路都不能好好走,又怎麼有心情欣賞風情萬物?